毛小孩家長注意注意!寵物登記做了沒

今年政府有發出公告,規定飼主應落實晶片施打,加強飼主責任,如未依法施打者,將可能被處3000-15000之罰鍰。究竟寵物晶片是什麼,如何施打?對寵物與飼主有什麼好處,又是否有潛在之風險呢?這篇文章將一一說明,讓飼主對晶片有更多理解。

什麼是晶片?

寵物晶片在歐美國家使用已經行之有年,晶片載有國際編碼(15位數字),可以用無線掃瞄器感應讀取,晶片大小約0.8mm,外面包覆可以與生物組織共存的生醫材質保護,讓晶片能安然待在皮下組織中,發揮其效果。要將晶片植入程序很簡單,在肩胛骨中間、背側位置插入導引針筒,一推注射器,將晶片推入皮下空間,整個過程約3-5秒即可完成。

晶片施打有什麼好處?

注射晶片後,獸醫診所或登記站會將飼主的資料、聯絡電話、地址、動物資料等上傳到動保處網站,日後只要獲取這個十五碼晶片號碼,就可以反查到飼主聯繫方式囉!因此,晶片施打的最大好處就是,有助於國家控管寵物數量,並且預防棄養,在走失動物案件中,更是不可或缺的關鍵——以原野動物醫院現場實務為例,我們一年有數起走失撿拾動物的案例,第一動作就是掃晶片,如果有掃到,通常都能物歸原主,沒有晶片但很顯然是寵物狗貓的動物,則難以追蹤,只能送入收容所了!

有些飼主常聽聞寵物晶片可能導致感染、過敏與腫瘤的案例,但實際情況是如何呢?

英國獸醫醫療董事會(Veterinary Medicines Directorate)於2015年的統計,在850萬登記犬、750登記貓之中,將晶片不良反應分為 1.晶片移位 2.晶片失效 3. 局部反應三種。其中統計數字如下

1. 晶片位移共302例(犬279例、貓22例)

2. 晶片失效共56例(未說明犬貓分別數量)

3. 不良反應(腫脹/感染/血腫) 共61例(犬39例、貓21例)

由上面數字統計可以簡單看出,數以千萬計的犬貓植入晶片,真正導致過敏、腫脹反應的比例低於僅約百分之0.0004,VMD的結論也是認為晶片施打的不良反應可以說相當罕見(very low)。筆者認為,只要選擇可信的晶片製造商、正確的操作程序、並確認晶片於施打前有效、施打後確認可讀取,基本上能避免上述情況發生。筆者個人從業至今,也未遇過晶片施打後局部組織反應的情況。然後,日後登記數量上升,必然會有相應不良反應事件,關於這點筆者建議政府應依循歐美模式,建立官方的回報系統,統計本地相關數據以資公信。

至於有些飼主聽聞晶片可能導致腫瘤的情況,相關報告非常罕見,在1996年至2011年間共有三份報告提出這個可能性,但其中的病例僅指出晶片植入區域發生腫瘤,無法判斷確實是晶片所導致。以趨勢判斷而言,雖然現有資料無法斷言「晶片絕對不會導致腫瘤」,但也並沒有「晶片引發腫瘤」的具體證據。

整體而言,晶片植入的益處,仍是遠超過其帶來的潛在風險。因應法規,我們仍建議飼主選擇有信譽的動物醫院進行晶片施打——多數犬貓,在情緒穩定的情況下,都可以迅速無痛地完成施打喔!為了鼓勵原野的飼主們完成晶片施打、善盡飼主責任,即日起至2025/02月底,本院有神秘的晶片施打活動,歡迎來電預約。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