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野腫瘤病例分享 – 認識犬肥大細胞瘤

什麼是肥大細胞瘤?

肥大細胞瘤(Mast Cell Tumor)是狗狗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,約佔皮膚腫瘤的五分之一。是因為肥大細胞失控增生聚集導致的腫瘤疾病。

肥大細胞瘤會有什麼症狀?

肥大細胞腫瘤多見於皮膚或皮下組織,可能是單一顆團塊,也可能是多發性團塊(身體多處都長出大小不一的團塊)。除了皮膚以外,粘膜甚至各種器官也都可能會有,但最常見的還是皮膚肥大細胞瘤。

肥大細胞是身體正常會有的細胞,由於會釋放發炎的物質,肥大細胞腫瘤的動物可能會看到皮膚團塊有忽大忽小的狀況,同時伴隨著消化道症狀(因為發炎物質刺激粘膜導致嘔吐、厭食)。有些動物也會因此產生凝血功能的異常,或是急性的昏倒、休克。

常見症狀整理

• 皮膚上出現新腫塊,或舊腫塊突然快速變大。

• 腫塊顏色變紅、潰爛或出血。

• 狗狗頻繁抓咬腫塊。

• 嘔吐、黑便

突發精神變差、昏厥

肥大細胞瘤的診斷與分級

肥大細胞瘤可以透過細針採樣(FNA, fine needle aspiration)或病理採樣做診斷。除了細針採樣之外,由於要評估是否有轉移跡象,醫師會建議檢查周邊淋巴結以及確認胸腔X光切除下來的組織可以用病理切片確診與分級,根據級別與切除乾淨與否,動物的存活率各有不同——惡性程度低的肥大細胞瘤確實切除後,可以幾乎治癒不再復發!但是惡性程度較高的肥大細胞瘤,則建議搭配化學治療來降低復發機率。

原野腫瘤病例分享

黑黑(化名)是一隻12歲的米克斯狗狗,他在胸口有一顆多年生長的皮膚團塊,伴隨著慢性嘔吐與消瘦的問題。

先前治療的醫院,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團塊上,進行了血檢與消化道內視鏡檢查,診斷為慢性胃炎,但投藥治療後,狗狗的狀況仍然沒有過多好轉。且胸前團塊也持續在長大⋯⋯來到原野後,團塊已經長大為10*10*10公分的巨型團塊,不但摸起來相當堅硬,還沾黏著皮下的肌肉。

我們對黑黑安排了細針採樣、胸腔X光、詳細血檢以及腹腔超音波。細針採樣並沒有看到顯著的腫瘤細胞,但由於團塊相當堅硬巨大,有可能錯過腫瘤化的細胞,因此當時懷疑為惡性肉瘤。幸運的是,黑黑還沒有胸腔轉移的跡象,腹腔超音波檢查也大致正常,於是我們針對團塊進行邊界1cm的與下層肌肉切除,搭配皮瓣整形縫合,並且靜待病理切片的結果。

結果顯示,黑黑的團塊是高度惡性的肥大細胞瘤,並且腫瘤已經透過血管、淋巴管轉移,在手術邊界中也有偵測到腫瘤細胞⋯⋯幸運的是,術後黑黑整體恢復的狀況都不錯,腫瘤科醫師建議可以採用針劑化療藥(vinblastine, 八次治療, 初期四次每週一次針劑, 後期四次每兩週一次針劑),或者口服標靶藥物控制(Palladia, 2.5毫克每公斤, 每週三天, 持續服用3-6個月)。最終飼主決定使用針劑化療,並於術後一個月左右開始治療。

在化療過程中,黑黑真的表現得非常好!由於他是一隻有點貪吃的狗狗,所以每次化療,飼主都會準備零食伺候,牠就在貪吃與緊張中度過了三個月化療的日子,不但對於化療藥物沒有不良反應(完全沒有厭食嘔吐下痢的狀況),體重也逐漸從手術前的12kg慢慢恢復到原本16kg的扎實渾厚,真的是太棒了!

從五月到八月,黑黑已經完成八次化療,目前就按照計畫定期回診追蹤腫瘤後續的變化,期待數個月後能見到更加健康、擺脫肥大細胞瘤的黑黑。

|照片為當事狗| 當事狗分享:化療後我變胖了!身體也健康了

遇到腫瘤飼主可以怎麼做?

1. 定期檢查狗狗身上的腫塊:任何新出現的腫塊,都應該讓獸醫檢查

2. 避免揉捏腫塊:過度刺激可能讓肥大細胞釋放更多組織胺,加速腫塊惡化。

3. 遵從醫師建議治療與追蹤:必要時定期做超音波、血檢或X光。

4. 如診斷為肥大細胞瘤,在能力許可(動物身體條件佳、飼主經濟能負擔)的情況下,選擇手術+/-化學治療,一般都能獲得相當不錯的治療效果

想諮詢腫瘤相關的治療選項?懷疑動物有腫瘤的問題?

歡迎預約原野專業的腫瘤科團隊:熊紀梅醫師、陳凌醫師,希望所有的狗狗貓貓都能擺脫腫瘤機並的威脅。

最新文章